close

如 實

生活原本就很難符合理想,不順的事雖不至於十之八九,但凡事謹慎、安忍卻是必要的。學佛的路上,常聽到師長開示「忍」的道理、忍的重要性。如何才是忍的功夫?真情自然的忍,還是勉強的學著忍?

有一部影片《暖春》,帶給筆者許多的感動和學習「忍」。

八十年代,一位孤兒小花,二歲時雙親過世,由奶奶撫養到七歲,奶奶也過世了,寄養在一戶人家,受到嚴苛苦役。於是忍著挨餓逃到了芍藥村,暈倒在地,被人撿到,村民圍觀,如何處理呢?

村長說:「看誰家養下,再給點口糧補貼。」村民們不想自家的肥水外流,沒人願意領養;年邁的寶柱爹看著心軟,嘆說:「苦命的娃子,都讓我碰上了。」「人啊,咋過都是一輩子,多吃苦少吃苦又咋。」於是頂著兒子、兒媳的壓力,收留了苦命的小花。

兒(寶柱)媳(香草)結婚五年,求子不得,看見爹領了一個野娃回來,心生反感與不耐,且要多一人吃飯,更加不滿,嘀咕著:「養一個我也不說啥,現在要養二個。」拉長的臉色,冷漠的態度,無情的對待,寶柱爹都沈默的忍了下來,只好與小花獨立煮食,並且更辛勤的農作,慈祥的保護著飽受驚懼的小花。

村長見狀說:「人這一輩子就是幾十年活,你這樣苦自己,到底圖個啥?」

寶柱爹說:「日子啊,是苦了點兒,可我這心裡踏實。」

小花非常的懂事和體貼爺爺的辛苦,好吃的爺爺要先吃,家事能分擔的主動完成。爺倆從土坯屋裡時常散發出溫馨的關照。兒媳香草卻十分嫉妒,決定送走小花;精心安排兩次騙走小花的行動,最終都沒有如願。

爺爺看出小花的聰慧,更加賣力的撿柳條枝,編成籃筐,想多掙點錢供小花上學。某天落日之後,突然的大雨,灑落在兩肩扛滿柳條的爺爺,爺爺病倒了。

村長夜不能眠,妻問為何?

村長說:「大伙都知道,咱村人不富裕,但也比爺爺強吧。大伙想的都是自個家的香火,大伙去趕集,想的也是往自個家多拿點兒,一個字不識的老人,卻實實在在的做了一回人。」

小花不負所望,以第一名的成績,安慰了爺爺所有的辛勞。而且一點也不記恨叔叔和嬸娘對她的傷害,屢次用真誠和善良的心去接近他們,甚至不辭辛勞的幫助嬸娘希望生小弟弟的願望。

小花的善良激醒了寶柱和香草的良心,二人面對著眼前年幼的孩子,不自禁的流下了懺悔的眼淚。

十四年後,小花大學畢業,回到山村,成了一名期待中的教師。

一部八十三分鐘的劇情片,刻苦的生活,真情的流露,美滿的結局,都是成於「忍」。寶柱也是在麥田中被爹撿回來的,爹沒有任何圖想,不忍被棄,只希望他長大成人。寶柱曾經對爹不是很孝順,但老人家安忍不動,為照顧小花也安忍所受。而年幼的小花,善良的本性,若沒有忍的善根,怎會感動叔嬸慳嫉的心呢?真情的底蘊具足了安忍。試想,若彼此爭鋒相對,一較長短,就不會這麼觸動人的心弦了。

時間如水,世事如雲,珍貴的生命,善根深者,自然安忍,業障重者,忍上一把刀,必需不計眾苦,不計較分別來自人們的詆譭,或風雨無情之苦。佛經上說,耐怨害忍,安受苦忍,這部片中的爺爺全做到了。

人間因有善和愛的細流,綿延不斷;善和愛的涵養拆除了人與人之間的藩籬,使人們從緊張敏感走向舒展自由,使人們結束了自耗狀態,露出了生命光澤。筆者細細尋思,輕輕撿拾,深感善和愛是人們看得到的外相,其動力是來自內心的忍功,能忍就是修行,萬事成於忍,在生活中體現無遺,此語不虛。

文章來源: 明倫月刊449期,作者:如 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七格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