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有位同修跟我談起,他問我說,心裡面就是經常看不慣一些人做不如法的事情,有時候別人故意來傷害我,我就是放不下。他問我怎樣化解?我就教他,一定要內心自己化解,化解對立,你不跟他對立,他跟你對立不起來。他說有時候,他怕別人誤解自己,別人講句話,他覺得好像別人跟他有對立。我說你這個心理,是你自己內心起了對立的情緒,你要自己化解,對一切人都要有真誠,一味的真誠,不要猜測別人心裡面怎樣想我,別人對我即使有誤會、有對立,我不放在心上,我還是對別人一片真誠,用愛心,他的對立自自然然就沒有了。如果你心裡面在猜測,他對我是不是有誤解?愈想愈錯,這個怨結愈結愈深。所以眾怨自解,這個自解,自己先要解,自心外面沒有境界,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,一切境界都是我們內心變現出來的。所以化解人與人之間的怨結,乃至化解這個世界一切眾生的怨結,國與國之間的怨結,種族與種族之間的衝突,宗教與宗教之間的衝突,政黨與政黨之間的衝突、矛盾,從哪裡開始化解?從內心深處,先要化解我們內心裡面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、衝突、矛盾,外面就自然成就和諧世界。「和諧世界,從心開始」,這個道理很深,真正能夠承認、認可這種觀念,這個人就覺悟了,他對一切人自然就不會有對立。那他還有沒有冤家債主?在他內心沒有了,因為他沒有怨結,一切人在他心目中都是善人,他用愛心對一切人。

我們能夠化解自己怨結的時候,也可以幫助別人化解怨結,用什麼來化解?用自己真誠愛心,佛菩薩幫助眾生就是用真誠愛心,感化眾生,使眾生覺悟,也就化解怨結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就曾經化解了一場爭鬥,一個國家的內亂。這是經上講的,在舍衛城中有一位長者,他的一位夫人叫做毗舍離,很有才華、很有智慧,波斯匿王是當時的國王,對這位夫人非常善待,把她看成妹妹一樣。夫人家裡有三十二個兒子,這個家族很興旺,而且三十二個兒子個個都是大力士,能敵千人,他們的力量勇猛,很厲害。有一天,三十二個人當中最小的弟弟坐著大象過橋的時候,遇到當朝宰相的兒子,宰相的兒子橫行霸道,激怒了弟弟,弟弟是大力士,就把宰相的兒子提起扔到橋下面,得罪了宰相的兒子。所以宰相的兒子回去之後跟他父親講,於是就密謀要報仇,宰相做了三十二條馬鞭,馬鞭裡面可以藏著利刃,這藏刀的,就把這三十二條馬鞭送到長者家裡,當禮物送給三十二個兄弟。然後這邊祕密上奏國王,說這家的三十二個兄弟他們天下無敵,現在他們密謀造反,想來殺害皇帝。你要先下手為強,立刻要把他們殺掉,以除後患。他們現在一人拿著一條馬鞭,馬鞭裡面藏著利刃,不信你派人去調查一下。國王信以為真,派人到他家裡搜查,果然搜出三十二條馬鞭,裡面都藏著利刃。於是國王很生氣,立刻捉拿了三十二個兄弟,把他們都斬首了,然後把他們的頭裝在三十二個盒子裡面,把三十二個盒子送到夫人那裡,他們的母親那裡。當時夫人正在供齋,供佛和僧團,因為她是虔誠的佛教徒。這時候國王送來三十二個禮盒,她不知道裡面是什麼,以為國王是送禮物給佛一起供齋,就想打開禮盒來看。佛知道,立刻制止她,妳先不要打開,我給妳講法。於是就跟她講四諦法,幫助她證得阿那含果,這是小乘的三果。證得這種果位之後,她的愛欲自然就能夠斷除,情執就沒有了。這時候,佛才准許她打開盒子來看,一打開竟然是三十二個人頭,幸好夫人已經先證得阿那含果,所以她不會有悲傷,也不會有仇恨,要不然怎麼可能過關,母親看到自己三十二個兒子全部被殺害,這一般人過不了關。

夫人雖然她沒有怨恨,家族裡面的人就不能夠接受了,他們都是大豪貴,家裡都有兵馬,所以召集兵馬來找國王報仇。國王當時很害怕,立刻逃到佛的地方,佛所。這些兵馬跟著追過來,把佛住的精舍團團圍起來,國王在裡面求救。當時佛很鎮靜,安撫大家,跟大家講這段因緣。在過去生中,這三十二個人曾經偷了一頭牛拿來供養他們的母親,當這三十二個人把牛牽到他母親那裡,他母親很歡喜,立刻去找殺生的用具刀、盆,一起來殺這頭牛。於是三十二個人就把牛殺了,一起吃飽,大家都很歡喜。這頭牛是誰?就是今世的國王,所以國王今世要殺了這三十二個人。當時三十二個人的母親是誰?也就是這一生他們的母親,這位夫人。因為當時,夫人見到自己三十二個兒子殺這頭牛,她很歡喜,隨喜殺生,所以她的果報就是生生世世見到這三十二個人被殺的時候非常愁苦,包括這一生。如果她沒有證得阿那含果,她當然會很愁苦、會很悲痛。佛把這段過去生中的怨結給大家講清楚,大家聽了之後怒火自然就熄滅了,知道不可以冤冤相報。所以,你看滅除怨結,眾怨自解,佛能夠做到。佛為什麼能夠做到?因為他自己內心沒有怨結,內心一片和諧,他的磁場在那裡,自然就能夠化解眾怨,這是佛的修養,我們要學習。怎樣學?我們自己首先要化解內心的一切對立,才能夠幫助別人化解對立。

恭録自:淨宗根本戒  (第十集) 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七格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